close

 

台灣經濟所面臨的幾大困境

 

經濟學家 王不服

 

一、台灣小型經濟體系的困境

台灣小型經濟體系,受到外部性因素影響很強;而投資方面,近幾年政府投資成長率是負的,且無法配合許多民間需求,致產業發展遲滯,如他國想來台灣故宮參觀,而台灣故宮卻無法因應旅遊需求擴建,無法容納觀光量,使得不來台灣遺憾終身,來台灣故宮無法好好欣賞文物,而終身遺憾,致我國旅遊品質低下,觀光人數難以擴增。

在經濟結構方面,由於台灣出口市場集中於中國,中國加香港約佔出口40%,而產業別則聚集於資通訊(ICT)產業,光出口GDP就占了51%,而受到ICT產業高資本集中、低就業需求,及海外生產比重過高。近年受國外ICT需求減緩,加上三星的威脅,使得台灣經濟備受衝擊。為此,胡勝正院士指出,台灣應該透過聯盟,如台積電、聯發科、宏達電和鴻海,對抗三星,就如同1990年代自行車的產業模式。而整體產業發展策略方面,不是採多元發展分散風險,反而需要的是集中資源,然後不要跟韓國採取相同的發展策略。如此,台灣應該將資源擺在ICT產業發展,如汽車電子、醫療器材結合新興科技,加上雲端發展達成遠距醫療照護。再者,因應老年化社會,會有挑戰,其實也是契機,

       二、人口紅利退去,台灣民間生活將呈現又老又窮,消費部門也難以成長

2020年人口紅利退去,台灣民間生活將呈現又老又窮,消費部門也難以成長。

2030年台灣勞健保醫療支出將占GDP 50%以上,那麼台灣應該如何是好??

是的,政府角色應該轉變。

過去台灣由學者主導經濟發展,因為他們海歸後有全球視野,故能夠規劃台灣產業發展方向。現在,產業前瞻早就已經超過學者或政府,故政府任務對產業政策從主導,應該轉為友善環境的建制,包含教育、公共建設、法規和外貿鬆綁。

三、國內投資資源呈現分散

20131Q國內投資雖然正成長約10%,而2Q又轉為負向,所以動能呈現弱化的現象,很可能會形成結構性問題;再者根據100年工商普查,淨固定資本形成約2.7兆,台北約占1兆,幾乎都集中在五都,其他區域大多是下降,而五可能都是地價貢獻的。反觀,政府不斷把資源灌注給企業,包含抵減、土地等優惠措施都給了,投資還是難以帶動。

原因為何?

因過去台灣ICT產業發展投入重代工、輕品牌,形成國際分工鏈上產生優勢,而現在則有弱化的現象,怎麼說呢??

兩岸三地從過去分工,開始轉為競爭,如中國開始從中南美洲和東南亞進口中間財組裝,弱化對台灣的需求;再者,台灣過去擁有全球完整的ICT價值鏈體系,而賺取出口的外匯金額,隨著如apple等大廠降低品牌端商品價格時,台灣的完整代工的價格體系無法賺取利潤,使得原有的舊典範產生很大的衝擊。

其中,台灣未來能否投入TPP發展,就是未來關鍵。

四、台灣TPP發展戰略目標是否正確

在國際區域合作發展策略方面,歐巴馬因意識到美國必須重返並參與亞洲合作,於是投入TPP合作,為強化該影響力,進而拉攏日本,但受到日本婉拒。於此不利趨勢之下,美國就改變策略,聯合歐盟加入TPP,壓迫日本等國也加入TPP

TPP為何如此重要??

因為他的影響力將大於過去的WTO,且TPP不是僅規範稅額開放,更深入到國家內部的法規、產業、環保等規範。因此,對台灣就特別重要。當然,此一制度對於中國影響也相當的深,使得中國一改堅持「東協加一」的戰略目標,並鬆口不排除加入TPP

五、台灣如何因應

2013年是全球經濟很大的轉折點,而中國和台灣也是。

如觀察近期美國經濟不是很強,但股票市場屢創新高。相反的,中國經濟成長維持於7%~8%,上證指數卻不斷破底。原因是,因為美國國家策略將讓其重獲國際霸權,包含透過TPP等策略重拾國貿優勢、美國掌握頁岩油氣的關鍵開採技術,以及QE已解決房地產問題,加上隨製造業回流等策略逐漸生效,許多新創產業的技術走向商業化。

反之,中國則跟台灣一樣面臨經濟轉型的十字路口。形成美強中弱的不利現象,故就台灣政策的應對方面,應透過三業四化的策略,來強化企業的競爭力,依此再加入中堅企業的概念,由小型的企業擁有關鍵組件,形成擁有利基型市場的企業,如果能夠發展出1萬家這樣的中堅企業,這樣就可以抵抗外部不景氣危機,成為國家經濟發展之中流砥柱。

再者,未來的關鍵在讓ICT產業產生高的外溢效果,如此之下,2015年後這些商品就會百花齊放。因此,就台灣而言就必須清點國內與韓國專利,尋找相對利基產業,如節能、機械等產業,並投入研發和商業化發展,才能拼附加價值的提升,而不僅僅是不斷的透過降低成本和壓抑員工薪資,作為利潤提升之方法。

怎麼說呢?

成本根本不是產業發展的重點,韓國的人資成本是台灣的兩倍,而產業附加價值率卻遠高出我國兩倍,三星也徹底於全球取得一席之地,因為人資的支出雖增加,然卻回饋到到技術研發的提升,從專利發展從2004年超越台灣可見一斑。

台灣缺的是大的產業價值鏈,故需要的是大產業發展戰略,並經營ICT Ecosystem。可惜,台灣產業對此大戰略幾乎不去思考,僅是透過節省人事等成本戰術,獲得短暫獲利與勝利,留下的卻是窮忙的年輕人,與疲弱的外銷出口業績,造成令人痛楚的經濟悶鍋。

經濟學家 王不服

arrow
arrow

    fisher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